第(2/3)页 “报告司令员!我军在此次自卫反击作战中,阵亡官兵——436人!” “负伤官兵——约1200人(其中重伤员已转运后方)!” “非战斗减员(主要是高原病、冻伤)——约300人!” 当阵亡436的数字报出时,会议室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,但这次是带着敬意的肃穆。 所有人都清楚,在如此高海拔、严寒、面对依托坚固工事顽抗之敌的攻坚作战中, 在如此迅猛的穿插追击中,取得毙伤俘近9000敌军的辉煌战果,自身仅付出阵亡436人的代价,这简直是一个军事奇迹! “一比二十!” 赵刚的声音带着震撼和感慨, “这不仅仅是装备和勇气的胜利,更是战略战术、指挥艺术、后勤保障、单兵素质的全面胜利! 是李云龙同志运筹帷幄、前线将士用命、国家人民支持的共同结晶!” 李云龙缓缓站起身,走到巨大的缴获清单和战损报告前,目光扫过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,最终停留在“阵亡436人”那一行。 他沉默了几秒钟,手指在那行字上轻轻划过,然后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,有自豪,更有深切的痛惜。 “这些数字…”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, “这436位牺牲的同志,这1200多位流血的兄弟…还有那些在高原上冻伤、累倒的战士们…是他们,用生命和热血,换来了这震撼世界的胜利!” “这胜利,属于他们!属于所有参战的指战员!属于我们伟大的国家!” “把这些数字,给我原原本本,一个不差地上报!” 当官方以极其克制的态度,正式对外公布了自卫反击作战的战果后。 整个世界舆论如同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,瞬间炸开了锅! “高原闪电战!”——西方主流军事媒体几乎异口同声地使用了这个标题。 英国《泰晤士报》军事专栏惊呼: “东方军队在被称为‘世界屋脊’的生命禁区,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和效率,发动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高原闪电突击! 其战役策划之精妙、步炮协同之紧密、后勤保障之顽强、单兵作战意志之强悍,彻底颠覆了西方对这支军队的传统认知!” “不可思议的战损比!”——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援引五角大楼匿名分析人士的话: “中方公布的战损比(约1:20)如果属实,将是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! 这背后反映出的,是其指挥官卓越的战场洞察力。 部队极高的战术素养和严明的纪律,以及面对恶劣环境的惊人适应能力。 印度军队的崩溃并非偶然。” “惩罚性的完胜!”——法国《世界报》评论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