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能为自己分忧解难,又能为自己赚钱,还知进退的太子,并不好找! 思索之间,乾熙帝的心里猛地冒出来一个想法:莫非,有人在故意针对太子吗? 毕竟,一个六品郎中,就算被罢官回乡,凭着进士功名也能逍遥度日。 犯得着为了争一口气,这般的极端暴烈吗? 京察之中,各个大佬给自己的弟子门生打招呼,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,为什么这个申朱墨死的时候,别的人不提,偏偏就单挑太子的人说事呢? 种种疑虑在乾熙帝心头翻涌,乾熙帝的思绪快速的扩展。 他沉吟了刹那,还是朝着沈叶问道:“太子,在这次京察之中,你可曾给吏部打过招呼?” “父皇要问,儿臣不敢隐瞒,儿臣在这次的京察之中,确实打过招呼。” 沈叶在稍微沉吟了刹那之后,就老老实实地道:“儿臣一共打了两个招呼。一个是年栋梁;另外一个,就是代表理藩院和吏部尚书谈了一下理藩院的京察。” “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。” 张英垂首而立,默默地听着父子的对答,大气都不敢出。 他在看到申朱墨的遗书特意点出太子门人时,就意识到,这件事情是冲着太子来的,分明是要把祸水东引。 因为上面提到的两个人,确实是太子的门人。 在京察的过程中,给自己的亲信打招呼,本身就是常态。 如果不能庇护自己麾下的人,那么大佬还怎么能够成为大佬。 他张英也没少做这样的事情! 乾熙帝沉吟了刹那,未置可否,转而问道:“太子,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?” 沈叶虽然不想掺和,但是这件事情已经把他拖下水了,他不得不发声。 甚至可以说,此事让他成了不少人眼中,那操控着京察的幕后大佬,是迫使申朱墨自尽的幕后推手。 沈叶稍加思索之后,正色道:“父皇,这件事情虽然发生的突然,但是儿臣觉得,我们更应该通过事情的表象看本质。” 张英对于乾熙帝问太子怎么办能理解,除了给自己儿子一点压力之外,也是考验一下太子的治国能力。 在他看来,面对这种棘手的事,最好的办法除了安抚死者家属之外,还应该对京察进行一次深入调查,从而转移大家的视线,没想到太子居然另辟蹊径。 现在太子这话,跟他的感觉有点不对啊! “父皇,儿臣觉得,京察咱们沿袭的是前朝,虽然不能说没有丝毫改变,但是改变很小,可忽略不计。” 沈叶郑重的道:“所以,京察之中,实际上积弊已深。这些问题,也是让群臣腹诽的。” “儿臣以为,应当从制度上进行革新,让普通的官吏也有发言权,增加他们的评议权,让他们对京察有一种参与感,方能避免申朱墨这样的悲剧重演。” 乾熙帝本意是存着考验太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,却没想到,太子竟然直指制度根源,给他来了一个剑走偏锋。 不对,好像太子的话,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。 一个个念头闪动之中,乾熙帝挑眉道:“对京察进行改制,你说得简单,京察沿袭了这么多年,自有其道理。” “想要改变,谈何容易?” “既然你说改变,那你给我说说,京察具体应该从什么地方进行改变,又该怎么改变?” 乾熙帝的话,张英暗暗点头,非常赞同。 他觉得此时的太子,等于给自己出了个难题,又好像给自己挖了一个坑。毕竟,这京察改制,岂是儿戏? 第(3/3)页